保险资讯

工伤保险条例 关于工伤待遇规定是什么 (工伤保险条例待遇)

2024-09-06 7:00:06 保险资讯 浏览:23次


《工伤保险条例》关于工伤待遇规定是什么?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待遇

1、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2、员工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养老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工伤医疗费、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等;养老保险待遇则包括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等。具体待遇标准和享受条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而定。

3、《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主要包括医疗、假牙等辅助器具、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伙食费、护理费、交通费、停工留薪期等工伤保险待遇。

4、工伤保险待遇中最重要的待遇如下:治疗期间的费用报销:包含了住院伙食费用、交通费用、食宿费用、医疗费用、工伤康复费用、辅助器具的费用等。在符合规定的费用,实报实销,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具体可参考当地《工伤保险条例》在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和护理费用。

5、职工停工留薪期内,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最长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但不超过12个月。伤残等级评定后,原待遇停止,按伤残等级享受相应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需护理,由单位负责。

6、工伤保险待遇是指工伤职工、工亡职工亲属依法应当享受的赔偿项目和标准。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2023年工伤待遇调整吗

年工伤待遇调整了。2023年工伤调整项目和标准为:伤残津贴。一级伤残每人每月增加162元,二级伤残每人每月增加152元,三级伤残每人每月增加142元,四级伤残每人每月增加132元,五级伤残每人每月增加122元,六级伤残每人每月增加112元。

年,工伤赔偿标准有了新调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收入数据与工伤补助金密切相关。以下是关于2023年工伤待遇的主要变化: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以202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为基数,乘以20倍,得出标准为985660元,较上年度增加37420元,全国统一执行。

本次调整范围为2023年12月31日(含)前享受伤残津贴待遇的工伤人员(不包括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的工亡人员供养亲属。

本市自2023年1月1日开始,对2022年12月31日前发生工伤致残或因工死亡人员的工伤保险三项待遇标准进行调整。

从2023年1月1日起,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财政局联手,针对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以及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做出重大调整,以更好地保障工伤人员的权益。伤残津贴: 每月待遇将有显著提升。

以北京为例,2023年北京继续调整工伤保险定期待遇,调整范围为 2022年12月31日(含)前享受伤残津贴待遇的工伤人员(不包括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的工亡人员供养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