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现行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中,内容有以下几点:总则,包括工伤保险基金、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决定;修订解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举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62条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确认你与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确认完劳动关系后,你就可以凭借出院记录,疾病诊断证明等材料到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出来后看是否构成伤残等级,构成几级,如果构成就可以起诉,要求单位赔偿。
经人社局工伤认定之后,参加了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死亡待遇,直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领即可。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全部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经仲裁裁决,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用人单位不执行的,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可以。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因建设工程施工发生的工伤应当按照工伤保险制度处理。因此,人社部建设工程工伤保险规定可以作为审判依据。
可以。根据查询网易网可知,截止到2023年8月10日,人社部关于工伤保险条例已经上升为法律,所以可以作为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在2009年行他字第12号答复中明确指出,根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人社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具备直接确认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定权力。换句话说,当劳动者遭遇工伤时,无需先通过劳动仲裁或民事诉讼来确认劳动关系,因为这种确认权已直接赋予了社保部门。
“故意犯罪”的认定,需依据司法机关的生效法律文书或结论性意见。“醉酒或者吸毒”的认定,也需依据相关机关的法律文书或法院判决。若无法获得,可结合其他证据。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后,发现劳动关系有争议,应告知当事人申请仲裁。期间,工伤认定时限中止,并书面通知申请人。